2024年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提出,加強老年用品和服務供給,大力發展銀發經濟。今年1月,我國首部推動"銀發經濟"發展的綱領性文件——《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》出臺,將銀發經濟推向了時代風口。
數據顯示,2023年貴陽市常住人口為598.7萬人,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為79.6萬人,占總人口比例的13.3%,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,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.4個百分點,貴陽正逐漸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,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。
貴陽工商康養礦山苑組織在院長者開展活動后合影。
過去沒有的養老需求如今產生了,過去有的養老需求如今升級了,過去不易進入的領域如今放開了,過去不起眼的產業如今壯大了;抓住種種利好,銀發經濟大有可為。弄潮銀發經濟,貴陽何以突圍?企業及相關部門又該怎樣助推銀發經濟發展?
連日來,記者走訪貴陽市多地觀察到,從鄉鎮農村到城市社區,從就餐、學習、旅居到上門服務等方方面面,隨著老年群體的消費場景逐漸豐富多元,圍繞養老服務推出的新產品、新模式、新業態不斷涌現,高品質銀發經濟正在不斷釋放活力。然而,銀發經濟涉及面廣、產業鏈長、業態多元,是一個競相逐鹿的新賽道。貴陽市銀發經濟轉型背后正面臨著諸多機遇與挑戰。
A"涼資源"得天獨厚
"候鳥式"旅居養老現雛形
"4月到10月,村里是最熱鬧的,全村24家民宿家家爆滿,村里外地游客比本地人還多。"烏當區新堡布依族鄉馬頭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陳正勇告訴記者,每逢夏季,距貴陽市中心34公里的馬頭村都會迎來一批特殊的"候鳥式"旅居者,他們口音各異,大多來自湖南、北京、廣東、重慶等地,其中90%是55歲到70歲的中老年旅客,他們短則居住半個月,長則數月。
"沒有仔細去記,其實10年前就有很多這種“候鳥式”游客來這里旅居。"陳正勇說,那時候,游客主要是靠熟人介紹,或者是來貴陽旅游的時候偶然發現。
"我們最早來的時候大概是2015年,那時候我們租村民的房子來住。"來自廣東的王老師回憶,"城市呆久了很向往這種鄉村田園生活,村里沒有城市那么吵鬧,很適合中老年人短居,就是設施建設當時有點跟不上。"
貴陽市群眾藝術館到貴陽工商康養寶山苑慰問演出。
隨著"候鳥式"游客越來越多,很多村民自發做起了民宿,嘗試發展避暑經濟,唐發玉就是最早把自家房子改成民宿的村民之一。干民宿九年以來,唐發玉的民宿從5間發展到了18間,成為了眾多"候鳥式"游客的棲息地。"現在已經開始有人訂房,6月下旬會迎來訂房高峰期,最多半個月就會被訂完。"唐發玉坦言,一年之中收入暑期旅居占比最高,以去年為例,去年總收入70萬元,其中民宿就有20萬元。
貴陽工商康養寶山苑組織學員學習太極拳。
為何唐發玉的民宿如此供不應求?前來訂房的孫先生道出原因。"這邊暑期短居是每人每月2700元,相較于住酒店來說,便宜不少。此外,還能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一些當地的特色活動,最便宜的篝火晚會只要480元,加上竹竿舞、敬酒歌一整個“大全套”也才1380元,院里的客人可以一起拼,均攤下來一個人才百來塊錢。"
貴陽工商康養組織在院長者外出活動。
數據顯示,2023年新堡布依族鄉全鄉接待游客20萬人次,總收入達1800萬元,依靠旅居產業,全村1000多名村民過上了好日子。
如今"候鳥式"度假+養老已成為很多人的日常度假、養老模式,去年,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發布的《2023中國候鳥式養老夏季棲息地適宜度指數》評價結果顯示,在76個候選城市中,貴陽位居第二名。不僅在烏當區,在修文縣、息烽縣、花溪區等地也有不少旅居游客,每到夏季,鄉村民宿"一房難求",不斷帶動消費和就業,農村煥發新活力,在"涼資源"的助力下,貴陽"候鳥式"旅居養老雛形已現。
B銀發族需求旺盛
銀發經濟潛力無限
"隨著我市人口結構的變化,50后60后逐漸進入老年階段,這兩個年齡段的人群具有更高的受教育水平、更新穎的生活理念,其消費的主動性更強,需求開始從生存型向享受型升級。"貴陽市老年學學會理事、康養旅居專委會主任杜遠艷把這一部分人定義為"新老年"群體。
新光路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幫老人調整坐姿。
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,貴陽市愈來愈多的老年人正在成為有錢有閑的"新老年"群體,他們不再單純滿足于"老有所養",更追求"老有所學""老有所樂"。老年大學作為"文化養老"的一個平臺,深受老年人的歡迎。但目前,貴陽市老年大學"求學"人數眾多,部分熱門專業甚至"一座難求"。許多老年人為了能夠順利報名,不得不提前做足"攻略","搶"有限的學位。
"確實不太好報。"家住貴陽市老年大學附近的楊老告訴記者,這些年,雖然政府在不斷開設相關機構,但老年人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,實在是杯水車薪,"連續三年報名失敗,沒有搶到名額。其實外面如果有機構可以學也挺好,但實在是不知道該去哪里找。"
辦學場地面積狹小和教學設施不足是許多老年大學面臨的辦學困境。以貴陽市花溪區老年大學為例,該校僅有5間教室、兩間辦公室和一間會議室,舞蹈教室面積僅有約80平方米,只能容納學員20名;聲樂教室面積僅有60平方米,只能容納學員40名;鋼琴教室面積僅有25平方米,教學用電鋼琴只能放置9臺,只能招收9名學員。
據該校相關工作人員介紹,由于辦學場地過小,目前只能開設一些普通的大眾課程,并且許多班級報名已滿,無法再招收更多的老年學員。教育設施、教育資源的有限性,導致老年大學發展速度緩慢,遠跟不上老年人群日益增長的需求。
一名老人在新光職工醫院就診。
除了老年教育,貴陽銀發族的需求開始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,老年社交、老年旅游、老年理財都是這類人群的關注點。《中國國內旅游發展年度報告(2022—2023)》顯示,2021年,45至64歲人群出游9.02億次,占比27.80%,成為旅游市場第一大客源。在走訪中,記者發現,"孝心經濟"也是推動銀發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。
"爸媽逐漸變老,要更加關心他們。"小張在上海工作,父母不在身邊,所以他更加關心父母日常的生活。除了平時給父母買東西之外,小張每年要給父母購買一些商業保險,安排體檢。
根據相關數據顯示,"80后""90后"人群經常會為家里的老人購買日常用品、健康用品及節日禮品,使老年人接觸到更多新的商品。"數字孝老"彌補了一些子女無法在身邊照顧父母、親人的遺憾。
在走訪中,記者發現,像男女裝、運動裝或者親子項目等,在商場中一般有特定樓層或者區域,在城市中也會有一些專門的主營某一類商品的商業中心或者街道,但幾乎沒有涉及老年人產品的專門樓層或者商業中心。所以,大家經常犯難:"去哪兒給家里老人買點東西?"
"網上的衣服沒法試穿、質量參差不齊,常常是買了又退,甚至退來退去好幾次也買不到一件合適的衣服。"家住云城尚品的趙女士苦惱地說。
"隨著孝心經濟的日常化、規律化,適老產品或將進一步實現消費的快速增長。"杜遠艷說。2023年"雙11"期間,超200萬家庭在京東健康為家人選購秋冬應季常備藥,呼吸疾病用藥成交額同比增長10倍。
老年人口人數在增多,老年人的消費需求同樣也激增,因此,銀發經濟應運而生、成為新的消費熱點水到渠成。
C養老機構"各顯神通"
行業痛點亟待解決
需求催生市場,市場又引來競爭。為了在這個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,貴陽各家養老服務機構都在不斷創新,除了滿足傳統80歲以上高齡失能、失智老人的基本照料服務,還力求為"新老年"人群提供更加優質、貼心的服務。
"為滿足老年人的學習需求,我們決定前端發力,圍繞‘新老年’群體的需求,開辦老年文娛中心,目前繪畫、書法、聲樂、樂器四個大類已開班授課。"貴陽工商康養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黨委委員、副總經理兼運營管理中心主任別傳付介紹,公司目前實施"1+1+5+N"康養產業發展戰略,即一個平臺、一套體系、居家、社區、機構、老年用品及職業培訓五個功能版塊加N個項目。
截至2023年底,貴陽工商康養已陸續運營6個專業養老機構、1個中老年文娛活動中心和1個家護中心(下轄19個養老服務站點),產業鏈涵蓋了機構、社區、居家養老、老年產品用品產研銷(貴陽工商老年用品市場)、養老職業培訓(貴州強力職業培訓學校)及CCRC(持續照料退休社區)等領域。
在烏當區,新光路街道養老服務中心作為貴陽工商康養對新型養老模式的探索,依托新光職工醫院的豐富醫療資源,實現了醫療與養老的深度融合,集醫、養、康、護四位一體,既解決老人的養老問題,又能解決老人就醫問題,從生活照料到心理慰藉,全方位提供養老服務。
4月18日,記者抵達時,恰逢58歲的邰光旭為母親辦理入住,提及為何選擇該地,邰光旭說:"我母親年紀大了,基礎疾病比較多,之前都是我自己照料,因為剛做完手術,需要儀器隨時監測,加上無法自主吞咽,我們自己根本無法照料,只能送到這里。"
"我們上了一套24小時監控系統,全部是無死角監控,例如晚上有人蹬被子,護理人員馬上解決,不等老人按鈴我們就解決完了,而且我們所有的行為都要留痕。"新光路街道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朱濤向記者介紹,未來新光醫養將重點打造醫養結合模式,利用成熟管理經驗和專業的護工隊伍,依托醫院完善的醫療設施和醫師隊伍面向全國推出旅居康養計劃,成立旅居康復養護中心,配置旅居養老床位100張,為老年人提供便捷醫療及個性化服務。
除了醫養結合的模式,"養老機構+站點"的養老體系及居家、社區、機構養老相融合的模式是貴陽市大多數養老機構的發展模式。觀山湖區長嶺街道積善之家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負責人張莉云表示,"部分半失能老人對養老站還是有刻板印象,不愿進站,但是這少部分人也有需求,這就需要我們提供上門服務。"
采訪中,不少養老機構表示,養老護理人才流動頻繁,隊伍不穩定,留在一線工作的養老護理員普遍存在年齡偏大、學歷水平較低、專業性不足等問題,這制約了行業發展。
"事實上,相關養老專業的學生就業率非常高,但與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相比,每年為數不多的畢業生顯然難以滿足市場的‘胃口’。"貴陽康養職業技術學院現代家政學院院長周莉表示,盡管本地需求旺盛,但該校每年專業中會有一半的學生選擇去省外就業。
"一是沒有相關政府補貼,二是行業歧視比較嚴重,我之前在省內一個養老站工作,一起上班的阿姨說話很直接,她說為什么我一個小姑娘要來干這個,為什么要和四五十歲的人搶工作,我聽了心里很不是滋味。"貴陽康養職業技術學院現代家政學院一名省外就業畢業生白露(化名)告訴記者,她目前就職于上海的一家養老機構,實習期政府每月會有3000元的相關補貼。
D探索銀發經濟的"貴陽模式"
還需多方發力
目前,貴陽市的養老服務設施及養老服務體系逐漸完善,"養老機構+中心+站點"的養老體系及居家、社區、機構養老相融合的模式基本建立。但與沿海起步較早的城市相比,貴陽的養老服務行業仍存在一定差距,如養老設施不足、專業人才短缺、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探索銀發經濟的"貴陽模式",顯然是題中應有之義。
什么是銀發經濟的"貴陽模式"?在采訪中,發展康養旅居、醫養結合、智慧養老是多位行業受訪者一致的看法。探索銀發經濟的"貴陽模式"有哪些困境?行業協會、養老機構都有各自的回答。
以烏當區為例,全區60歲以上老人47195人,占總人口數的14.08%,其中65歲以上老人31702人、80歲以上老人5626人。但是對于未來的發展,該區多家養老機構都有著相同的困惑。
"除了政策紅利,我們需要政府部門給予進一步的指導。"朱濤說。
在走訪中,受訪企業有普遍共識,認為發展銀發經濟需要在供給與需求兩端發力。如何將老年人的消費潛力有效轉化為銀發經濟的發展動力,是大家普遍面臨的難題。
"深挖需求的前提是打造消費場景,樹立消費意識,我們要給老年人提供不同的老年生活場景,要學會利用新媒體去打造老齡化IP。"杜遠艷說。
貴州省養老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薛仁政則表示,行業內要優化養老供給結構,切實提升養老服務質量,加強養老服務質量監管,提高從業人員服務水平,確保老年人消費得到物有所值的體驗。同時,要加強養老企業與醫療機構、教育機構、文化企業等跨界合作,共同打造銀發產業鏈。政府應加強需求端政策引導,通過優惠政策、社會保障等措施多方面發力,引導老年人增加消費。
■記者手記
發展銀發經濟不能只算經濟賬
銀發里藏著"銀礦",銀發經濟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令人矚目。然而,對于投入大、回報周期長的養老服務產業,市場主體往往投資熱情不高。農村老年人購買能力偏弱,能夠享受到的養老服務偏少,單靠市場也難以解決。為此,發展銀發經濟不能只算經濟賬。
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,養老事業并非單純的商業行為,它承載著深厚的民生關懷和社會責任。養老作為產事業相融的特殊產業,見經濟還要見民生、見產業還要見事業,不可偏廢。對市場來說,要優化保障措施,用好市場機制,充分發揮各類經營主體和社會組織的作用,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多層次、多樣化的需求,尤其是高品質需求;對于有關部門而言,要進一步保基本、兜底線,量力而行、盡力而為,增加基本公共服務供給,加強老年人基本民生保障,促進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。
來源:貴陽日報編輯:貴陽產控集團融媒體中心